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是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其前身是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2006年升格为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2014年更名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学校现为“一校两区”办学格局,设有纺织工程系、商务贸易系、机电工程系、国际时尚学院等10个二级系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动漫制作技术等34个高职专业,其中有4个联合培养本科专业,在校生1.4万人。
学校是国家纺织服装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丝绸、全国通信网络、全国数字商贸3个全国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发起单位,全国通信与网络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智能信息通信(ICT)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跨境电商孵化机构试点单位;先后荣获中国纺织行业产教融合先进院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校企合作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教职工695人,其中高级教师158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9.5%。先后有20余人次荣获“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专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内涵建设,拥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品牌专业群、骨干专业7个,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4个;获评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建成省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7门;获批智慧校园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高等学校数字化创意设计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省市级科研平台,省级名师工作室、教育教学创新团队8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师生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1200余项,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市级科研课题85项,专利授权190项,专利转化40项。
学校紧密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淄博市“四强”产业和时尚产业发展趋势,建有“国际时尚学院”“嘉环ICT产业学院”等5所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携手国内头部企业京东集团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等5个市级产业学院。现有校企合作单位615家,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65个、教育基地8个;校外实训、教学与科研基地等290余个,获批28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试点资质。学校坚持“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探索形成了“校企共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团队共长、资源共享”的产教融合“五共模式”,实现了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经验做法在新华社刊发,省长周乃翔、副省长邓云锋分别作出批示,2024年1月,邓云锋副省长专程到学校进行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学校成立山东省首个高职院校非遗学院—山东轻工非遗学院,是山东省非遗传承人“师带徒”培养模式试点高校,立项纤维艺术与传统染织、染缬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以及《丝绸草木染技艺》、《染缬技艺》、《黑陶镂空雕刻技艺》三项非遗项目,打造了“青悠坊”、“丝之韵”、“齐缬”、“缬芳”等众多非遗文创品牌。学校按照“项目+专业”的基本思路,开展非遗技艺学术研究、专题研讨、研修研习、文创研发,培养具备独特审美和身怀绝技的非遗技术技能人才。“三转一响”博物馆荣获全国优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案例,青悠坊草木染丝绸国风文创作品亮相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八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受到好评。
2023年,学校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了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建成以时尚创意为主要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重点在党的建设、专业群培育、立德树人、教师队伍、产教融合、学校治理能力、特色文化品牌七个方面实现新跃升,打造特色鲜明、好学上进、英才汇聚、开放多元、育训一体、充满活力、文明和谐时尚的“七个现代化新轻院”,努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在此基础上,学校党委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提出了学校发展“三步走”战略,即2024年,冲刺国家“双高”;2027年前,力争实现2个专业升本;2033年前,力争实现学校升本。当前,学校正以贯彻落实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特色,提升内涵,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融合发展,精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淄博落地落实贡献全部轻院力量!